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这几天干了件大事!8月24日到26日,他们搞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教师培训,专门请来了一堆教育大咖,给老师们讲课充电。这可不是普通的培训,内容全是干货,教老师们怎么让学生学得更好、更主动,还能跨学科搞创新,绝对是暑期里的一场“及时雨”。
培训第一天早上八点半,开班仪式准时开始。集团学术委员会的孙进副主任主持,校长李梅和合经区教育发展中心的郑勇主任都来讲话。他们没说啥空话,直截了当告诉老师们:这次培训就是为了让大家学点真本事,回去能更好地教学生。老师们听完,个个摩拳擦掌,准备大干一场。
仪式一结束,南京大学的操太圣教授就开讲了。他的主题是“怎么让学生自己主动学”。他讲得特别实在,说学生要学会自己思考、自己解决问题,老师得教他们方法,比如怎么制定学习计划,怎么在课堂上主动提问。老师们听得特别认真,不少人还在笔记本上刷刷记笔记。
到了下午,江苏省教科院的倪娟研究员登场。她讲的是跨学科教学设计,简单说,就是怎么把语文、数学、科学这些科目串起来教。比如,学历史的时候,可以顺便带点地理知识,让学生觉得课堂更有趣。她还给了好几个实际案例,老师们听完直呼“原来还能这么教”。
第二天,江苏省仪征中学的姚国平老师成了主角。他上午讲了课堂管理,说老师得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。比如,学生上课走神,可能不是他们不想学,而是老师讲得太枯燥。他建议老师多设计点互动环节,让学生觉得上课像玩游戏一样有趣。
下午,姚国平接着讲跨学科学习的必要性。他提到,2022年的新课标要求每个学科10%的课时得用来做跨学科活动。为啥要这样?因为现实世界的问题从来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。比如,研究环保,数学能算数据,科学能分析原理,语文能写报告,这些知识得结合起来。老师们听完,觉得这思路真打开了新世界。
第三天,徐州市的教育专家王澍压轴出场。他讲的是项目化学习,通俗点说,就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大主题自己去探索。比如,研究“城市垃圾怎么处理”,学生得查资料、做实验、写总结,老师只是引导。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学得更深,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。王澍还梳理了项目化学习的历史,告诉老师们这法子在国外已经用了好多年,效果特别好。
三天培训下来,内容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老师们不仅听讲座,还分组讨论,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。有人说,以前总觉得学生不爱学,现在才知道可能是自己的方法没找对。还有人说,跨学科教学听起来高大上,其实操作起来也不难,只要敢试。
这场培训,也让大家看到中国教育在努力跟世界接轨。跨学科、项目化学习,这些方法在国外已经很成熟,中国也在迎头赶上。未来,学生们学到的可能不只是课本知识,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。这不正是教育的意义吗?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